東方醫(yī)藥網導讀:近日見到一篇報道稱,美最新研究碳水化合物或比飽和脂肪酸更有害健康,一直以來,飽和脂肪酸被認為是引起心臟病以及諸多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然而,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攝取量達到現在的2-3倍,它在血液中的濃度也不會上升。另一方面,這項研究同時發(fā)現,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血液中脂肪酸濃度的上升,而這些脂肪酸會增加人們患上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為了進行此項研究,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實驗,并對參加實驗的16人進行了為期4個半月嚴格的進食管控。進食的食物每個三周改變一次,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總脂質、飽和脂肪酸進行調整。結果發(fā)現,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時,血液中的飽和脂肪酸總量并未增加。相反,研究人員發(fā)現,參加試驗者血液中的飽和脂肪酸反而下降了。
Volek認為,當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非常少的時候,人體內會優(yōu)先燃燒飽和脂肪酸。他同時指出:“與參加這次實驗之前相比,參加者雖然攝取了約2倍的飽和脂肪酸,但當測定血液中的飽和脂肪酸的量時,大部分的參加者體內的含量都下降了。”
他補充道:“這次研究的又一成果是,飽和脂肪酸或許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對健康極其不利。事實上這次研究擴展了我們的視野,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或許與致病并無相關?!?/div>
在實驗結束時,參加者無論是血糖、胰島素還是血壓都有所改善,并且他們的體重平均下降了10公斤左右。Volek表示,關于飽和脂肪酸的誤解廣為流傳,根據調查,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與心臟病并無明顯關聯。即使這樣,飲食指南中也經常推薦人們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這是不科學、不明智的。
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再次顛覆了主流醫(yī)學觀點,如果這一研究成果成立,心腦血管疾病的所謂元兇、罪魁禍首一下子改變了,如何預防也將要重新考慮了。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