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醫(yī)藥網(wǎng)導讀:常見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麻疹、風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疹、水痘、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zhì)炎、其他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等。
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經(jīng)從2000多種中藥中篩選出對肝炎病毒有較好抑制作用的中藥幾十種,如常用的黃芩、黃柏、柴胡等。
金銀花
中醫(yī)認為,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主治溫病熱入氣分或營血,身發(fā)斑疹,熱毒癰腫瘡毒?,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其所含成分氯原酸等有機酸及黃酮類物質(zhì),是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金銀花水煎劑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培養(yǎng)上,對流感病毒、孤兒病毒、皰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復制,延緩病毒所致細胞病變的發(fā)生,并有一定的抗炎解熱、抗內(nèi)毒素作用。此外,尚能促進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表明本品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其植株的藤又名忍冬藤,治療傳染性肝炎,有助于癥狀、體征改善和肝功能恢復。
連翹
中醫(yī)認為,連翹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疏散風熱,治溫病初起發(fā)熱惡寒,熱入營血致高熱煩躁,及熱毒癰腫瘡毒等。其所含揮發(fā)油、連翹酚、齊墩果酸、三萜皂甙等具有活性治療作用。具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作用。臨床可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肺膿腫、皮膚感染、急性傳染性肝炎等。其制劑有銀翹散、桑菊飲等。
板藍根
具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F(xiàn)實驗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對出血熱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腮腺炎病毒,縮短治療水痘的療程,同時表現(xiàn)出對多種病原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等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
可清熱解毒、利濕。主治熱毒瘡癰、乳癰、腸癰等。臨床多用其復方煎劑,抗病毒作用確切,并具一定的抗菌作用。治療瘡癤癰腫,單用即有效。有臨床道,蒲公英在治療慢性膽囊炎、急性黃疸性肝炎時,對于肝功能及黃疸指數(shù)的恢復有顯著促進效果,并可以治療胃炎、闌尾炎及消化道潰瘍。
魚腥草
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主治熱毒癰腫、肺癰、痰熱咳嗽等。其鮮草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癸酰乙醛,月桂烯、月桂醛等。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鉤端螺旋體等有抑制作用。魚腥草煎劑及合成的魚腥草素可促進人外周血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膿瘍、大葉型肺炎等。如臨床常用的中成藥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就利用了魚腥草抗病毒的功效。
柴胡
可解表和里、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治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肋脹痛等,現(xiàn)代研究認為柴胡根主含有總柴胡皂甙,已分離出四種皂甙,七種皂甙元,而狹葉柴胡全草含有槲皮素、蕓香甙等。臨床可見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降溫與鎮(zhèn)咳等作用。柴胡對消化系統(tǒng),可見其利膽作用,抗肝臟損傷作用,可抑制纖維增長促進纖維吸收,從而起到保肝護肝作用?,F(xiàn)多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發(fā)熱、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膽道感染,并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甘草黃酮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酵母菌、真菌、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對人體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皰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